郑州局洛阳车务段:粽情相伴温馨旅客出行路
郑州局洛阳车务段:粽情相伴温馨旅客出行路
郑州局洛阳车务段:粽情相伴温馨旅客出行路河南日报(hénánrìbào)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
6月3日,由洛阳市委网信办主办,涧西区(jiànxīqū)、洛龙区、西工区委网信办和伊滨区党工委联合承办(chéngbàn)的洛阳市“城市更新幸福满格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,将持续(chíxù)至6月5日。
本次活动旨在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现洛阳市(luòyángshì)城市提质“351”工作举措显著成效,以及城市更新给市民带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(xìngfúgǎn)与归属感。
据(jù)了解,近年来,洛阳市紧紧扭住城市提质“351”工作举措,聚焦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(gēngxīn),以“民生提质、服务升级、健康赋能”为核心,强力推进老旧小区(xiǎoqū)改造、邻里中心服务创新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三大民生工程,逐步实现“从居住环境焕新到生活品质跃升”的(de)城市治理现代化愿景(yuànjǐng)。
洛阳(luòyáng)(luòyáng)市委网信办(bàn)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主题宣传活动,媒体记者和媒体达人将实地探访涧西区、西工区、伊滨区、洛龙区部分小区、邻里中心和社区体育公园,亲身体验老旧小区如何(rúhé)焕发(huànfā)新生、社区邻里中心如何成为服务居民的温馨港湾、社区体育公园如何为市民健康生活注入新活力,擦亮“宜居洛阳”的品牌底色。
宜居涧(jiàn)西: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
走进改造后的涧西区珠江路街道石化新区家属院,粉刷一新的楼体、整齐划一(zhěngqíhuàyī)的停车位、郁郁葱葱的绿化带,处处彰显着老(lǎo)社区(shèqū)的新气象。
石化新区家属院是个(gè)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,曾经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、环境脏乱差、管理缺失等诸多问题,如今却(què)焕发(huànfā)出勃勃生机。这样的变化,正是该区(gāiqū)实施“351工作举措”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破局,老旧小区改造的(de)民生之困。街道(jiēdào)和(hé)社区在(zài)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时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积极征求居民意见600余条,多方研判,聚焦基础设施老化、停车难、上楼难三大问题,解决群众文化、健身两大需求,使改造内容更加符合群众期盼。
攻坚,“351工作举措”的系统解法。从“要我(wǒ)改(gǎi)”到“我要改”,在改造过程中,坚持“面子”“里子”一起改,不仅完成三线入地、屋顶防水,对建筑外立面、小区(xiǎoqū)环境进行改造,还重点解决供水(gōngshuǐ)、供电、供气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。同时,新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07个,加装新能源汽车、电动车充电桩110个。根据小区群众实际需求(xūqiú),加装共享电梯等,逐步(zhúbù)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梯困难的问题。
蝶变(diébiàn),从“住有(yǒu)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。邻里中心内设有便民服务中心、养老服务中心、托幼服务中心、“三自”组织孵化中心等,室外设有“五星”党建广场(guǎngchǎng)、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点广场。积极推动“6+N”公共服务进社区,聚焦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群体,为(wèi)居民提供医疗卫生、养老托育等“一站式”便民服务。新建的邻里食堂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及部分(bùfèn)上班族的就餐需求。
改造后的石化新区家属院,基础设施全面更新,环境面貌焕然一新,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,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。居民们纷纷表示(fēnfēnbiǎoshì),改造后的小区(xiǎoqū)不仅“颜值”提升了,“内涵”也更加丰富(fēngfù)。
智慧西工(xīgōng):指尖办事 “一点直达”
西工区“党建+网格+大数据”治理模式,突出数智赋能,创新建设“智慧西工”一体化综合性平台,构建“1+1+1+6”的(de)总体框架,包含1个(gè)全域数字(shùzì)引擎、1个统一门户、1个指挥调度中心和“智慧党建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智慧城管、网上(wǎngshàng)协同办公、智慧教育”6个特色应用场景,为基层高效能(gāoxiàonéng)治理提“智”增效。
“智慧西工(xīgōng)”实践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50强、全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和数字政府(zhèngfǔ)建设典型案例。
统一门户(ménhù)高效(gāoxiào)便民。指尖办事“一点直达(zhídá)”,一个门户即可指尖办理近1600项政务服务(fúwù)事项。养老服务“一呼即应”,建成投用区级智慧养老平台,老人一键(yījiàn)呼叫即可足不出户享受助餐、助浴、助洁等优质服务,累计提供“十助两护”服务2万余单。健康咨询“一问即知”,邀请上(shàng)百名三甲医院专家、医师入驻平台,一对一、针对性免费解答群众疑问3200余次(yúcì)。智慧教育“一网均衡”,建设智慧教育平台,优质教育资源共享(zīyuángòngxiǎng),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。智慧交通“一键泊车”,绘制“西工停车一张图”,实现闲置车位随时可查、预约(yùyuē)可停,累计导航服务4.4万余次。
集聚(jíjù)资源助企惠企。政策服务“精准匹配”,企业诉求“你问我答”,利企通知“实时更新”,西工区汇聚政策服务、岗位发布、企业诉求、利企通知等各类线上资源,持续(chíxù)优化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。
网格服务有求必应。打造“社区(shèqū)活动”“上门代办”等板块,推行居民“点菜”、社区“备菜”、网格“送菜”服务模式,累计受理群众(qúnzhòng)下单2万余次,提供(tígōng)帮办服务1400余次,有效(yǒuxiào)将群众吸附在社区、幸福在基层。开通12980(一按就(jiù)帮您)热线电话,为各(gè)年龄段、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多种下单方式,已累计提供服务5000余次。试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,凯旋东路43号院入选省级试点。
魅力洛龙:用(yòng)“心”换“新”颜
地勘(dìkān)三院建成于(yú)20世纪70年代,是河南省(hénánshěng)地矿局第三地质勘查院职工住宅和办公相结合的综合性小区,小区有住宅楼18栋(dòng)、办公楼5栋,总建筑面积8.17万平方米,居民1140户2900人。因原小区建筑屋面防水老化,漏水严重,小区内机动车、非机动车停放杂乱,小区居民改造(gǎizào)意愿强烈。
2021年,洛龙区(luòlóngqū)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(shíshì),对(duì)地勘(dìkān)三号院实施组团连片改造(gǎizào)(gǎizào),涵盖地勘三院在内的7个老旧小区,其中地勘三院共改造1101户,改造后的小区达到“三入、四通、四有、两整”标准。创新推出“EPC+O”老旧小区改造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管理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建设运营新模式。地勘三院小区改造后,入围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,为洛阳市仅有的3个入选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项目之一。
2022年,地勘三院又按照“组团连片(liánpiàn)、集散为整”理念,合理利用改造腾退的(de)公共用地,配套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(hé)设施,形成低碳出行、智慧服务、居家养老、终身教育、体育健身、邻里商业、就业引导等14类服务要素(yàosù),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,合理布局养老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、居民文体中心、邻心园政务服务中心、风帘街小区商业街、翠幕集早晚集市五大功能区,让更多群众(qúnzhòng)享受到(dào)“家门口”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。
幸福伊滨(yībīn):畅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
位于伊滨区孝文街道的兴隆悦府社区邻里中心(zhōngxīn),室内建筑面积(jiànzhùmiànjī)1440平方米,室外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,邻里中心室内外功能(gōngnéng)空间联动,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,更成为社区文化(wénhuà)、健康、教育的活力枢纽。
走进该邻里中心,便民服务站、邻里超市解决了居民生活(shēnghuó)采购的“最后一米”;舞蹈室、图书室则成为居民精神生活的“充电站”。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(jièshào),一百余平的超市内新鲜果蔬、日用百货(rìyòngbǎihuò)一应俱全,让群众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有品质、有保障的生活用品(shēnghuóyòngpǐn)。
“这里(zhèlǐ)还开设戏曲排练、书画课堂、亲子阅读等活动,尤其受老年人(lǎoniánrén)和儿童欢迎。”该邻里(línlǐ)中心还包含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,提供医养融合服务,通过健康评估、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,开通“绿色通道”方便老人就医,还有专家定期巡诊指导。
闲暇之余,丰富的文化娱乐(wénhuàyúlè)服务也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格外充实,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。室外(shìwài)2700平方米的空间建有体育社区(shèqū)公园和儿童(értóng)游乐区,傍晚时分,篮球赛、广场舞、儿童滑梯嬉戏的场景交织,构成一幅生动的社区幸福图景。
居民王阿姨说:“以前锻炼没合适的地方,现在下楼就能锻炼,真的很方便。”兴隆悦府社区邻里(línlǐ)中心正逐渐成为居民家的延伸、服务(fúwù)群众的“幸福驿站”,真正让每个群众都体会到了(le)幸福与欢乐。
如今,洛阳正以“小而美”的更新实践诠释“人民(rénmín)城市”的生动内涵,“宜居洛阳”让幸福“满格(mǎngé)”。
河南日报(hénánrìbào)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
6月3日,由洛阳市委网信办主办,涧西区(jiànxīqū)、洛龙区、西工区委网信办和伊滨区党工委联合承办(chéngbàn)的洛阳市“城市更新幸福满格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,将持续(chíxù)至6月5日。
本次活动旨在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现洛阳市(luòyángshì)城市提质“351”工作举措显著成效,以及城市更新给市民带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(xìngfúgǎn)与归属感。
据(jù)了解,近年来,洛阳市紧紧扭住城市提质“351”工作举措,聚焦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(gēngxīn),以“民生提质、服务升级、健康赋能”为核心,强力推进老旧小区(xiǎoqū)改造、邻里中心服务创新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三大民生工程,逐步实现“从居住环境焕新到生活品质跃升”的(de)城市治理现代化愿景(yuànjǐng)。
洛阳(luòyáng)(luòyáng)市委网信办(bàn)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主题宣传活动,媒体记者和媒体达人将实地探访涧西区、西工区、伊滨区、洛龙区部分小区、邻里中心和社区体育公园,亲身体验老旧小区如何(rúhé)焕发(huànfā)新生、社区邻里中心如何成为服务居民的温馨港湾、社区体育公园如何为市民健康生活注入新活力,擦亮“宜居洛阳”的品牌底色。
宜居涧(jiàn)西: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
走进改造后的涧西区珠江路街道石化新区家属院,粉刷一新的楼体、整齐划一(zhěngqíhuàyī)的停车位、郁郁葱葱的绿化带,处处彰显着老(lǎo)社区(shèqū)的新气象。
石化新区家属院是个(gè)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,曾经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、环境脏乱差、管理缺失等诸多问题,如今却(què)焕发(huànfā)出勃勃生机。这样的变化,正是该区(gāiqū)实施“351工作举措”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破局,老旧小区改造的(de)民生之困。街道(jiēdào)和(hé)社区在(zài)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时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积极征求居民意见600余条,多方研判,聚焦基础设施老化、停车难、上楼难三大问题,解决群众文化、健身两大需求,使改造内容更加符合群众期盼。
攻坚,“351工作举措”的系统解法。从“要我(wǒ)改(gǎi)”到“我要改”,在改造过程中,坚持“面子”“里子”一起改,不仅完成三线入地、屋顶防水,对建筑外立面、小区(xiǎoqū)环境进行改造,还重点解决供水(gōngshuǐ)、供电、供气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。同时,新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07个,加装新能源汽车、电动车充电桩110个。根据小区群众实际需求(xūqiú),加装共享电梯等,逐步(zhúbù)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梯困难的问题。
蝶变(diébiàn),从“住有(yǒu)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。邻里中心内设有便民服务中心、养老服务中心、托幼服务中心、“三自”组织孵化中心等,室外设有“五星”党建广场(guǎngchǎng)、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点广场。积极推动“6+N”公共服务进社区,聚焦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群体,为(wèi)居民提供医疗卫生、养老托育等“一站式”便民服务。新建的邻里食堂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及部分(bùfèn)上班族的就餐需求。
改造后的石化新区家属院,基础设施全面更新,环境面貌焕然一新,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,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。居民们纷纷表示(fēnfēnbiǎoshì),改造后的小区(xiǎoqū)不仅“颜值”提升了,“内涵”也更加丰富(fēngfù)。
智慧西工(xīgōng):指尖办事 “一点直达”
西工区“党建+网格+大数据”治理模式,突出数智赋能,创新建设“智慧西工”一体化综合性平台,构建“1+1+1+6”的(de)总体框架,包含1个(gè)全域数字(shùzì)引擎、1个统一门户、1个指挥调度中心和“智慧党建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智慧城管、网上(wǎngshàng)协同办公、智慧教育”6个特色应用场景,为基层高效能(gāoxiàonéng)治理提“智”增效。
“智慧西工(xīgōng)”实践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50强、全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和数字政府(zhèngfǔ)建设典型案例。
统一门户(ménhù)高效(gāoxiào)便民。指尖办事“一点直达(zhídá)”,一个门户即可指尖办理近1600项政务服务(fúwù)事项。养老服务“一呼即应”,建成投用区级智慧养老平台,老人一键(yījiàn)呼叫即可足不出户享受助餐、助浴、助洁等优质服务,累计提供“十助两护”服务2万余单。健康咨询“一问即知”,邀请上(shàng)百名三甲医院专家、医师入驻平台,一对一、针对性免费解答群众疑问3200余次(yúcì)。智慧教育“一网均衡”,建设智慧教育平台,优质教育资源共享(zīyuángòngxiǎng),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。智慧交通“一键泊车”,绘制“西工停车一张图”,实现闲置车位随时可查、预约(yùyuē)可停,累计导航服务4.4万余次。
集聚(jíjù)资源助企惠企。政策服务“精准匹配”,企业诉求“你问我答”,利企通知“实时更新”,西工区汇聚政策服务、岗位发布、企业诉求、利企通知等各类线上资源,持续(chíxù)优化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。
网格服务有求必应。打造“社区(shèqū)活动”“上门代办”等板块,推行居民“点菜”、社区“备菜”、网格“送菜”服务模式,累计受理群众(qúnzhòng)下单2万余次,提供(tígōng)帮办服务1400余次,有效(yǒuxiào)将群众吸附在社区、幸福在基层。开通12980(一按就(jiù)帮您)热线电话,为各(gè)年龄段、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多种下单方式,已累计提供服务5000余次。试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,凯旋东路43号院入选省级试点。
魅力洛龙:用(yòng)“心”换“新”颜
地勘(dìkān)三院建成于(yú)20世纪70年代,是河南省(hénánshěng)地矿局第三地质勘查院职工住宅和办公相结合的综合性小区,小区有住宅楼18栋(dòng)、办公楼5栋,总建筑面积8.17万平方米,居民1140户2900人。因原小区建筑屋面防水老化,漏水严重,小区内机动车、非机动车停放杂乱,小区居民改造(gǎizào)意愿强烈。
2021年,洛龙区(luòlóngqū)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(shíshì),对(duì)地勘(dìkān)三号院实施组团连片改造(gǎizào)(gǎizào),涵盖地勘三院在内的7个老旧小区,其中地勘三院共改造1101户,改造后的小区达到“三入、四通、四有、两整”标准。创新推出“EPC+O”老旧小区改造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管理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建设运营新模式。地勘三院小区改造后,入围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,为洛阳市仅有的3个入选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项目之一。
2022年,地勘三院又按照“组团连片(liánpiàn)、集散为整”理念,合理利用改造腾退的(de)公共用地,配套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(hé)设施,形成低碳出行、智慧服务、居家养老、终身教育、体育健身、邻里商业、就业引导等14类服务要素(yàosù),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,合理布局养老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、居民文体中心、邻心园政务服务中心、风帘街小区商业街、翠幕集早晚集市五大功能区,让更多群众(qúnzhòng)享受到(dào)“家门口”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。
幸福伊滨(yībīn):畅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
位于伊滨区孝文街道的兴隆悦府社区邻里中心(zhōngxīn),室内建筑面积(jiànzhùmiànjī)1440平方米,室外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,邻里中心室内外功能(gōngnéng)空间联动,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,更成为社区文化(wénhuà)、健康、教育的活力枢纽。
走进该邻里中心,便民服务站、邻里超市解决了居民生活(shēnghuó)采购的“最后一米”;舞蹈室、图书室则成为居民精神生活的“充电站”。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(jièshào),一百余平的超市内新鲜果蔬、日用百货(rìyòngbǎihuò)一应俱全,让群众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有品质、有保障的生活用品(shēnghuóyòngpǐn)。
“这里(zhèlǐ)还开设戏曲排练、书画课堂、亲子阅读等活动,尤其受老年人(lǎoniánrén)和儿童欢迎。”该邻里(línlǐ)中心还包含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,提供医养融合服务,通过健康评估、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,开通“绿色通道”方便老人就医,还有专家定期巡诊指导。
闲暇之余,丰富的文化娱乐(wénhuàyúlè)服务也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格外充实,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。室外(shìwài)2700平方米的空间建有体育社区(shèqū)公园和儿童(értóng)游乐区,傍晚时分,篮球赛、广场舞、儿童滑梯嬉戏的场景交织,构成一幅生动的社区幸福图景。
居民王阿姨说:“以前锻炼没合适的地方,现在下楼就能锻炼,真的很方便。”兴隆悦府社区邻里(línlǐ)中心正逐渐成为居民家的延伸、服务(fúwù)群众的“幸福驿站”,真正让每个群众都体会到了(le)幸福与欢乐。
如今,洛阳正以“小而美”的更新实践诠释“人民(rénmín)城市”的生动内涵,“宜居洛阳”让幸福“满格(mǎngé)”。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